80-90

“哎,说到底,还是咱们侯家太弱了。”

  侯慎轻敲他脑袋:“你是说咱们侯家的祖宗都不行,就你厉害?”

  这话侯原才不敢说,叹了口气,拿起笔计算起来,他一定要把最后一道题做完了才睡。

  侯家郎君们点灯熬油地学习,渔娘这个当家主母自然是知道的。过了几日,渔娘请范先生喝茶。

  范先生自是知道这个徒媳请他喝茶所为何事,他道:“两个人,侯粱的小儿子侯原,聪慧机敏,是个可造之才。侯家二房二子侯慎,在数术上不如侯慎,但他细心周全,如今已考得举人,我看侯家下一代的领头人就是他了。”

  渔娘放下茶盏,微微蹙眉:“侯原倒是还可,可侯慎真如先生所说,他能静下心来跟我学艺?”

  “问问吧,看侯慎和侯家是如何考虑的。”

  “其他十几个都不行?”

  说起这个,就要说到侯家的家风了。侯家小心谨慎是好事,可是把孩子教得太过刻板迂腐也不好。

  “侯粱身上也有侯家人谨小慎微的秉性,可你看他在皇上跟前,该他说的话时候,脑子灵活得很,所以他那一代让他当家。他那一代除了他之外,其他旁支拿得出手的没几个。”

  如今侯家下一代几乎跟侯粱那一代一样,侯慎大概率能出头成为侯家下一任族长,家族中其他孩子都是往老实里养。

  “出不了头,站不到高处,那就低头当个老实好用的人,朝堂上终究是需要侯家的。”

  究其根本,侯家的生存之道跟范家都是一样的。

  范家不过是家大业大,所以瞧着比侯家体面些。说到底,还不都是任由皇上使的眼睛和锯子罢了。

  “侯粱作为侯家的当家人,自然希望你收侯家的子弟为徒,越多越好。你若是问我,我觉得两个侯家子足矣。”

  范江桥又提到:“若是侯慎不愿意也无妨,你可以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,考校后可收为弟子。”

  渔娘明白范先生的考量,她点了点头,又给范先生添茶。

  “先生,这茶喝着如何?”

  “不错。”

  “您若是喜欢,就拿些去喝,最近外头送来两斤好茶来,赶紧喝完,再过些日子,明前茶就要送来了。”

  到时候南方的春笋、小青菜、河里的河鲜等等,各色菜蔬肉食,鲜美的滋味就要摆上桌了。

  范先生笑道:“你呀,以后也是当先生的人了,在弟子面前说话还是要多注意维护当先生的体面。”

  渔娘眨了眨眼,当先生怎么了,当先生也要有爱好么。爱口腹之欲,可是个极好的爱好呢。

  范先生卸下替渔娘考校弟子的担子,在家用了午食,就带着小厮去京郊会友去了。

  下午,渔娘吩咐管家把侯原和侯慎请来。

  侯家儿郎们听到梅夫人有请,堂兄弟十几个人的脸上,有激动,有遗憾,有释然。

  侯慎和侯原两人走后,侯二郎长舒一口气:“终于熬到这一日了,大哥,咱们今日就可以归家了吧。”

  堂弟们都期待地看着他,侯大郎说:“别着急,一会儿我问问范先生吧。”

  一群小子还不知道范先生已经走了,这会儿一个个喜滋滋的:“辛苦大哥!”

  梅家内院。

  渔娘观察侯慎和侯原两人,又问他们平日读什么书,有什么喜好,问了许久,最后发现,两人当真跟先生说得一样,一个稳重端方,一个聪慧机敏。

  侯原最忍不住,渔娘每次问到他时,他的话最多,渔娘也不打断他,耐心听他说完了。

  几次下来,侯原似乎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太多了,就慢慢管住自己的嘴了。

  渔娘微微一笑,侯原这小孩儿不错,可以收。

  至于侯慎,渔娘道:“你已是举人,为了你自己的前程和家族之计,你现在应该以考科举为要。我叫你来,是舍不得你的天分,当然,你拜我为师与否,最后决定权在你。”

  侯慎早就想过了,此时他毫不犹豫道:“我愿拜您为师,随您学习本事。”

  “纵使会耽误你两年后的会试?”

  “是,在下绝不后悔今日之决定。”

  渔娘含笑:“不急,你们先家去问问家中长辈,若是家中同意,两日后是个好日子,你们再来。”

  “先生,我爹肯定会答应的。”侯原迫不及待。

  渔娘笑着道:“就像我当日跟你们讲的那般,跟我学舆图,只在书房是学不会的。你们若拜我为师,以后定会花许多工夫跟我外出,就算不能走遍整个大晋朝,肯定也会去许多地方。”

  侯原立刻道:“我愿意跟您出远门。”

  侯慎自然也是愿意的。他早就知道他的个人的前程和家族的前程是捆在一起的,就算失去会试功名,他也要学会梅夫人的真本事。

  舆图,才是他们侯家立足之根本。

  侯慎和侯原两兄弟对视一眼,两日后他们一定会再来。

  人选初步定下来,考校的事也就到此为止了。这日下午,在梅家前院学的要生要死的侯家儿郎们,总算踏出梅家大门了。

  就算是一直管教弟弟们的侯大郎,走出梅家后也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