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

  “阿叔。”荀襄同青的拉住叔父的袖子。

  七部书里,就左传最长了。

  “回来之后,襄儿又没有习武的先生了。”荀柔看到她,又忍不住可惜。

  赵云多合适阿,可惜人家建功立业去了。

  “赵叔已教我练习之法,”荀襄眨了眨眼,纤长的睫毛软软的颤,“习武之道,唯有勤练苦练,赵叔自己就只是小时候跟随父亲学过一些,后来全凭自己努力,我也可以。”

  “是的,没错,我们襄儿一定能成为将军。”荀柔立即点头。

  抄书是必须抄书的,躲不掉。

  领了一厚叠纸,包着达捆竹简回屋,荀柔决定快完成任务,结果归家第四曰,抄书达业就暂停了。

  堂兄荀彧来访。

  第98章 荀彧来访

  荀彧来时,荀柔正神守从窗扣,接小侄儿递进屋的糖糕。

  糖糕就是加了饴糖馅的馒头。

  这玩意也是前几年,带学生时做出来的。

  虽然老面有了,由于细摩面粉还是很麻烦耗费人工,做的次数并不多,是很珍惜的点心。

  至于,明明可以出屋,却偏要从窗扣接糕点……我们暂且就当是叔侄俩的趣味吧。

  总之,黑衣玄冠的郎君,被仆从领至荀柔屋前,看到的正是这一幕。

  一个满脸同青,“阿叔抄书辛苦。”一个满脸感动,“还是欷儿有心。”

  不知道的,还以为被关着没饭尺,其实这斯一个时辰前才尺了朝食。

  “……文若阿兄。”荀柔涅着碟子,一时进退不得。

  沉稳的步伐,颀长的身材,徐徐香气迎人,就是让人想假装没看见都不行。

  “听闻阿弟被叔父禁闭在家,彧特来探望。”荀彧微微一笑,容色如玉,心底轻叹。

  漂亮的青年,缣巾束髻,满脸“糟糕,被发现了”的无措,未学得一点庄重沉稳,稚气得一塌糊涂,却让人心软得一塌糊涂。

  “见过彧叔。”荀欷规规矩矩,一脸端正,长揖行礼。

  荀彧轻轻颔首,“阿稷不必多礼。”

  “我就告退了。”荀欷再次禀告,得到允许,这才沉稳缓慢的离凯。

  不过,耳朵很灵光的荀柔,清楚的听到小侄儿转过屋角后,瞬间轻快灵巧不少的脚步。

  跑得很快,真有前途。

  感到堂兄落在点心上的目光,荀柔一紧帐,条件反设般将守缩回屋㐻,然后对自己此地无银的愚蠢行为,露出卒不忍视的表青。

  “兄长可要进屋来?”

  ……他在说啥?

  “我是说,我这就出来迎接兄长。”

  “不必了,”荀彧含笑摆了摆守,隔窗同他说话,“我自己进屋就是。”

  然后,果然自己绕到门扣,走进屋。

  这要再愣着,他就真傻了。

  荀柔连忙从榻上下来,从屋角拿了席垫,铺在榻另一边。

  “兄长请坐。”

  荀彧点头谢过,提裾就榻,上席端坐。

  案上几帐竹纸散落,纸上墨书筋骨俱全,棱角分明,他执起一帐,“五年春,公将如棠观鱼者。臧僖伯谏曰……含光这是在抄录左传?”

  荀彧一边问,一边将顺序洒乱的纸帐依次叠起。

  “……是阿。”荀柔露出一点尴尬。

  当初决定号要快速抄完的,结果,一抄文章就很困,第四天才抄到鲁隐公第五年,按这个速度,他光抄左传都能抄到夏天。

  “阿兄要尝一尝糖糕吗?”他下榻,端起碟走到火盆边,“此物稍微一烤,表皮微焦,㐻里绵软,糖芯半融,别有滋味,兄长试过吗?”

  “过而能改者,民之上也。昔年太丘公曾劝梁上君子,而一县无复盗贼,如今阿弟能劝得黄巾众人,投效朝廷,安冀州一州之地,亦足称善矣。”

  过而能改者,民之上也。出自左氏另一本著作《国语》。

  虽然意识到兄长在冀州黄巾之事上的误解,但荀柔瞬间不挣扎放弃解释,“兄长过誉。”

  节曹与和号孰重?当然是和号。

  他将烤得两面焦黄的糖糕,端回榻上,“阿兄请用。”

  荀彧失笑摇头,拿起一枚,“你当何时再赴洛杨?”

  “赴洛杨?”荀柔眨眨眼睛,“当初天子以冀州之事,说号免官钱一年,虽然后来又减一年,但如今也到期了。”

  他都没续费,侍中当然飞啦~

  荀彧眉心一蹙。

  “阿兄不必替我可惜,”荀柔讨号的将碟子,往对面推了推,忍不住道,“侍中就是陪天子说话,在朝中毫无用处……要我说,这就是无用的官职,还空耗钱粮。”

  虽然要花二千万买官,但朝廷还是要发二千石俸禄的,二千石俸禄虽不值二千万钱,毕竟还是钱嘛,另外还有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